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034)
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
阿赖耶识有叫“圣义”,这句话出在《大悲咒》里面啊!叫作“圣观自在”。“阿利耶,婆卢羯帝烁钵啰耶”,“阿利耶”就是“阿赖耶”,解释为“圣观自在”。

下面的“婆卢羯帝烁钵啰耶”就是“自在”的意思,叫作“圣观自在”。阿赖耶识有这么一种解释。大家学《八识规矩颂》中有一句“去后来先作主公”,他有主宰啊!那么古代地论师,翻译成真心或者佛性,也理解为无漏性净,无漏性净也有这么理解的。那么真谛所翻译阿赖耶识叫“无没识”,你们有听过吧!它不会消灭,不会没有掉。

“无没识”也就是种子不失,功德也不失,所有造的一切善法和恶法都不失。那就是经里面所讲的,所造什么来着?“纵经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”,就是那个道理。你无论造善业也好,造恶业也好,所经百千劫,他都在那里不失。“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”,无论是善业或者恶业,果报依然现行。

那么民间也有说法啊!佛教里方便的说法也有,阎罗王给你记账。你今天造善业或恶业了,阎罗王就给你记个账在那里,等到你死的时候到阎罗王那里去对账,这是方便说。谁给你记账?你自己记的嘛!所以说你无论在哪个地方,阴暗的角落也好,你都是熏到八识里面,账记得好好的。有哪个地方挡住了,搞不好那个鬼看不见,你自己记好好的,所以种子不失。

那么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说叫 “能藏、所藏、我爱执藏”,这就是阿赖耶识的意思。从玄奘大师以后的唯识学,也就成立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唯识学。在此之前的唯识跟之后的唯识,思想有点不太一样。那么现在所流传的唯识也就是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他们建立起来。他讲阿赖耶识,侧重于众生的杂染边说。正因为侧重于杂染边说,上面才说阿赖耶识,就像透过云层的那种光明。

从杂染边说,唯识学里面的《摄论》和《地论》,它讲的是真妄和合。而唯识本身只讲杂染,阿赖耶识就是杂染。你把杂染去掉才可以,是这样。那么《摄论》跟《地论》它有讲到真妄和合,是这样的。

我们这个地方讲阿赖耶识,有觉和不觉。所谓觉,就是自体真相、觉性。不觉就是妄染、无始的无明,我们可以理解为无始无明,那就是“不觉”。下面这定义来解释阿赖耶识。所谓的生灭心是依着如来藏,这个如来藏又理解为阿赖耶识,这里面有觉和不觉两种意思。

下面接下来是觉,到底什么叫觉?觉区别于不觉,不觉是什么呢?有妄有念,尤其《起信论》强调念,有念就是妄。你要起念就不对,所以这个对后来禅宗的发展影响很大。禅宗里面说,你只要有念头,起了一个念头你就错了。

所谓参,要参什么呢?参念之前的话头,就是起念头之前那个心是什么?要看到那个心,那就是本觉的心。所以我们现在搞不好参,就是参那个念头,一直在那猜呀猜,起了念头我这念头从哪里起来,那是参话尾,不是参话头。

《起信论》对禅宗的影响在这儿,你有念就是妄,有妄有念所以你所缘的一切就受限制了。就好像结了一个冰块,这个冰块是圆坨坨或者四方形的,它放在哪儿都会有障碍。我这个器皿是圆的,然后你冰块结了一个方形,你就放不下去啦!你有大有小啊!所以离念离妄,就好像化冰成什么?成水。那么水能够跟一切相容,所以把这妄念去掉,你就跟水一样,放在哪里都可以。所以说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,他住在哪个地方都是好得很。

我们从经典上看,佛所看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如此清净光明。佛讲经说,诸佛都是一样啊!正报和依报都一样的庄严。舍利弗就起个念头说:那你释迦佛在这个世界,怎么是这样呢?佛就说:你不要起念头,你以为我的世界跟你的世界一样吗?佛就用脚指头点地,你看我的世界是这样,让你感受一下,是这样来的。所以说去掉一切念头啊,一切山河大地,它自然就清净庄严了。所以我们要“转识成智”,“大圆镜智”照一切他不染,他才能够自在嘛!


……下回待续


第四讲




阅读原文